欢迎光临~开云下载
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13917998677

非标异性件定制

在技术创新中崛起

时间: 2023-12-12 19:49:51 |   作者: 非标异性件定制

  地处长株潭城市群“金三角”的株洲市田心,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建设与发展,从一个城郊偏僻乡村蜕变成为一座新型的科技工业园区。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问世以来,一台台不相同的型号、不一样的规格的电力机车下线从这里驶向全国,奔驰在中华大地不断延展的铁路线上。这里生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力机车,还驶出了国门,成为中外技术产品合作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的美誉也从这里传到国内外。

  50年前,为适应新中国铁路电气化发展的需要,铁道部依托株洲电力机车厂,在这里创建了我国唯一的电力机车研究所。

  50年之后,半个世纪奋斗换来的是一派辉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简称株洲所)被誉为我国“院所体制改革的典范”和“高科技成果产业的样板”。她见证了国产电力机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不平凡历程。

  无数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株洲所决心掌握电力机车核心技术,进行专业深度的开发、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备的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体系,打造具有“中华品牌”烙印的核心技术。

  交流传动系统集成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的关键技术,为了打破少数跨国公司对高速铁路核心技术的垄断,该所对交流传动技术展开了集中研究,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技术探索。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株洲所一直关注、跟踪和研究这一核心技术,30多年累计投入数亿元的资金,耗费了两代人的心血来研究开发这个重大课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奋力攻关,取得了该领域突破性进展。曾使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的、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号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以及国产地铁车辆便是这项核心技术的产物。

  自1984年以来,株洲所每年以销售额的8%以上用于技术开发。2008年,科研投入超过5亿元;科技投入产生了巨大效益,使该所在交传系统集成、变流、电子控制及网络、安全监控、功率半导体器件、橡胶弹性减振元件、传感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核心技术方面,具备了强劲的自主开发、持续创新和专业制造能力,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其相关领域确立了技术创新尖兵的地位。

  2005年,由株洲所承担的“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国内铁路装备企业获得的最高奖项。它使中国变成全球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也确立了株洲所在中国轨道牵引交流电传动系统集成技术领域的领军地位。

  50年中,株洲所为追赶世界电力机车领先水平、打造民族装备品牌,从始至终坚持机车牵引技术的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产品从服务我国铁路电力机车拓展,到以铁路机车电子、信息、轨道维护装备为基础,辐射延伸至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电子器件、工程机械等多元化市场;在满足国内建设需要的同时,大步跨出国门,跃上世界竞争的大舞台。

  多年以来,株洲所围绕“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主题,以“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为纲领,以高速、重载为突破口,高起点引进国际一流技术,以国产化为重点,加强创新,高标准瞄准国际大品牌,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之路。

  交流传动系统具有牵引功率大、速度高、节能环保、运营经济等优点,是新型机车的心脏和大脑,是铁路实现高速和重载的唯一选择和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国内铁路运输高速、重载的需求,株洲所以培育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品牌为目标,以系统集成技术为要点,高起点引进技术和产品。

  在铁道部组织的大规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株洲所对交流传动系统的研究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技术探索、合作研制、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技术封锁,积极吸收国外最新成果,株洲所几乎与全世界所有的知名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如西门子、三菱、庞巴迪、阿尔斯通、日立建立了联系,并在美国成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第一家海外研发中心。株洲所先是借鉴和研究国外先进的技术模式,以国外某种车型为参照,结合我国铁路应用的真实的情况,确立系统的技术条件和各部件参数要求,分别进行部件的研发,然后将各部件组合成系统来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再装车做试验和验证。在部件的研发中,既考虑满足某个具体系统的需要,又要考虑通用性,进行模块化设计,将任务和困难进行分解,分步实施和突破,系统和部件都经过设计试验改进再试验直至成功的过程,从局部的成功到整体,直到总系统的成功。

  2008年11月,铁道部为加快培育我国机车车辆企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与株洲所、株机签订了500台大功率交流传动六轴7200千瓦电力机车采购意向书,这一大手笔为我国铁路机车车辆的跨越式发展筑高了平台、拓宽了空间。株洲所依托该项目,按照铁道部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牵引交流传动技术的再创新,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使我国重载机车的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0%以上。

  从“技术引进的先行者”到“自主创新的领导者”,株洲所将原始性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仅用了3年左右的时间,在科研设计、生产制造和实验检验各方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尤其是在交流传动和网络控制方面,先后开发了6英寸晶闸管、IGBT等具有国际水平的关键电子元件,实现了牵引交流传动系统从核心元件到部件系统集成的技术开发应用体系。

  50年中,株洲所从始至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基础研发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坚持近期项目与长远项目相结合,加速成果转化。实现了90%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主流产品占到了全国铁路市场的70%以上。

  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该所充分的发挥直流传动电力牵引系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与主机厂紧密合作,批量研发了从SS1到SS9型电力机车,其中多种机型成为中国当今铁路的主力型车。同时,凭借交流传动电力牵引系统的优势,相继成功研制出首台交流传动地铁维护车,“蓝箭”、“奥星”、“先锋”、“西部之光”及磁悬浮列车。2003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以来,他们又相继为国产化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提高了70%以上的变流器、辅助变流器、网络监控等核心装备。通过精心培育,基于交流传动系统集成技术所形成的功率半导体、安全监控装置、大型养路机械、网络信息以及智能交通等产业,形成了一个产值近3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群。

  在功率半导体产业。基于高压接技术的高压大电流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取得了不俗的业绩。5英寸系列晶闸管、整流管,世界上最大的6英寸系列晶闸管、整流管,4500V/3000A GTO和4500V/4000A IGBT器件相继问世,一个占地近300亩的中国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基地也将于今年竣工,届时,亚洲最大的电力电子器件生产基地将成为株洲所新产业领域的一面旗帜。

  在安全监控产业,被誉为“铁路黑匣子”的安全监控装置从第一代LKJ-93型监控装置,再到新开发的LKJ2000型监控装置和装载在动车组上的国产化ATP装置。株洲所在该产业上17年从始至终保持了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了数亿元的产业规模。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株洲所已成为全国轨道交通机械装备行业经营顶级规模、整体科学技术实力最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减振降噪技术专业研究和产品研究开发基地,形成了减振降噪制品、绝缘制品等七大系列新产品,2008年,公司又分别进入桥梁支座、风电叶片等新兴行业,涉及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了公司的快速发展。2008年,新材料产业出售的收益达到10亿元。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在城轨牵引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企业,1999年,株洲所加快了向城轨装备领域进军的步伐。在掌握交流传动系统核心技术及大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开发的基础上,实行技术转移和集成创新,又先后开发了基于IGBT器件的大功率交流传动系统、符合TCN标准的车载网络系统等集成电气系统。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轨交通车辆交流传动与网络控制管理系统集成技术体系。2003年,在铁道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的支持下,株洲所开始了北京地铁13号线B型车电气系统的研制工作,并于2006年正式上线运营,两年来,总系统运行良好,甚至在电制动能力和黏着控制能力等方面比国外的产品还要好。这台实验车的稳定运行,为株洲所城轨市场的开拓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相继进入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地铁市场。

  2002年,株洲所抓住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研究专项的机会,果断跻身电动汽车领域,主持了“863”计划电动汽车牵引电传动项目的研究。经过6年的努力,株洲所电动汽车项目从最初9个人的项目部发展成今天中国国内最大、技术门类最为齐全的电动汽车专业化制造公司,拥有29项电动汽车技术专利,承担12项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课题。2008年,该所研制的纯电传动系统、地面充电机、无轨电车电气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5台豪华大巴成功进入北京奥运会市场;同时,株洲所的电动汽车整车及部件产品在上海、广州、珠海、上海等大中城市广泛采用,2009年,株洲所又成功中标长株潭新能源汽车推广项目,获得500台、价值3亿元的目标,成为科技部“十城千辆”项目获得订单最多的企业。

  在风力发电领域,从2005年开始,株洲所开发出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5兆瓦的全功率风电变流器,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从2007年开始,株洲所就拿到了20多亿元的市场订单。短短两年的拼搏,株洲所风电实力就进入全国前十名。

  在工业变流领域,依托于株洲所“国家变流工程研究中心”的金字招牌,株洲所先后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科技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受控热核聚变反应堆,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由株洲所研制的中性束二次加热电源装置是“人造太阳”的核心部件。该装置为国内首创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株洲所成为国际“人造太阳”计划在中国企业界唯一的合作伙伴。

  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之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株洲所开发一种新型的除冰装置,在国家电网的支持下,株洲所采用直流融冰的解决方案,研制出国内第一套5兆瓦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在550kV的线分钟,线路上的覆冰融化脱落。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国家电网成功应用。

  目前,株洲所在民用变流技术产业上,形成工业整流装置、功补滤波装置、高压软启动、高压变频器等四大主导产业。产品出口到加拿大、伊朗、缅甸、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售的收益从2000年的6.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8亿元。

  50年中,株洲所从一个由工厂托管、只有32个人的电力机车研发技术团队,发展成为拥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七个控股公司(三个上市公司)、员工达7000余人的高科技公司集团。